抱守初心志 续写新篇章 弘扬史来贺精神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政府办 时间:2018-06-15 浏览量:52

  史来贺同志是我县土生土长的著名全国劳动模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是中国农村干部的一面旗帜。他既是新乡市先进群体的领军人物,也是我县对外形象的一张靓丽名片,更是全国、全县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他的先进事迹和精神,深受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赢得了主流媒体及广大干部群众的褒奖和赞许。我的学生时代和在外县市工作期间,史劳模的形象和光辉事迹已清晰地留在了记忆之中。自去年9月份到新乡县工作以来,我曾几次专程前往刘庄学习调研,参观农家、纪念馆,考察企业发展,聆听史来贺先进事迹介绍,倍受教育、鼓舞和启发,受益匪浅。我为能来到人杰地灵、涌现出由史来贺精神而带出的众多先进典型的新乡县工作而自豪,同时也深深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任务的艰巨和使命的光荣。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两会”都对“乡村振兴战略”作了具体部署。新乡县共有178个行政村,乡村人口近20万,发展也不够平衡,虽然已有刘庄、京华、龙泉、张青、新庄、东大阳等一大批先进富裕村,但也存在一些相对贫困的落后村,还有2000多名群众没有脱贫。怎样因村而宜地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到位,取得实质性成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去年11月16日,我陪同市委常委们一起,到史来贺事迹展览馆重温入党誓词时,聆听了史来贺同志的视频讲话,至今记忆犹新,深受启发:“做好农村工作,一要吃透上级精神,二要了解自己的村情,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工作就能做好。”因此,大力弘扬史来贺精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就是我县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最好行动、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

  一、弘扬史来贺精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推动乡村振兴,首要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夯实基层党组织。“农村要致富,必须建好党支部。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支部,支部看支书。”史来贺同志说:党支部是群众的领路人、主心骨。凡是到过刘庄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刘庄之所以先进,就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有一个好的基层党组织。“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一心一意跟党走,坚持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挖掉穷根过上富裕生活”,是史来贺及刘庄人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形成的思想观念和不懈的追求目标。史来贺书记始终把“让群众跟党走”作为政治责任,带领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坚定不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一面红旗50多年不倒,在强化基层组织政治功能、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上创造了很好的经验。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研究、总结、借鉴、推广刘庄等先进村的经验做法,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举,采取有效举措,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逐村观摩、整乡推进、整县提升,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坚强战斗堡垒。实施农村支部书记工程,注重吸引高校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探索完善从优秀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建立选派驻村第一书记长效机制,全面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派驻第一书记。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要把更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群众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要大力实施“村党支部书记工程”,一定要把政治素质好、群众反映好,带富能力强、治村能力强的“双好双强”作为重要标准,着力选优配强带头人,促进更多史来贺式村党支部书记、刘庄式的党组织不断涌现。诸多农村发展的实践证明,只有抓好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才能真正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制度好。

  二、弘扬史来贺精神,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推动乡村生活富裕。

  乡村振兴必须以产业兴旺为重点,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实力,才能有钱办事。“集体有,跟党走;集体空,没人听;集体富,群众富,走的才是社会主义路。”这是史来贺同志对发展集体经济重要性的形象表述。刘庄的实践证明,正是因为长期坚持“发展集体经济,实行专业联产承包”这一符合当地实际的经济模式,才把一个穷刘庄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典型。几十年来,刘庄的发展一路高歌猛进。上世纪60年代实现粮棉双高产、成为全国最早一批解决温饱的先进村,70年代发展集体工副业,80年代成为“中原首富”,90年代以医药工业为龙头的集体经济兴旺发达。十八大以来,着力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初步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经济市场化、农民知识化、生活城市化、管理民主化。经过60多年的发展,集体家底越来越厚实,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刘庄从当年“方圆十里乡,最穷数刘庄”的“长工村”变成了闻名全国的富裕村,又从闻名遐迩的小康村变成人人向往的幸福村。也正是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刘庄才实现了既富裕又幸福的跨越,党的基层组织才有了强大的凝聚力,村民们才有了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关键一步。就全县而言,首先要落实31.1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快规划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全县粮食作物面积稳定在5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2亿斤以上。持续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效节水灌溉、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粮田建设等项目,到2020年全县高标准农田达到100%。其次要实施农田水利设施维修养护项目,加快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做好除涝工程治理,实施农业节水行动,加快推进重大水利灌溉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达标提质工程建设,持续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第三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积极申报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规划建设新乡县现代农业科技城,努力打造“中原经济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为培育和形成国家重大农业科技成果提供保障与支撑平台。建设以小麦、水稻、棉花为主的现代种业示范区,到2020年建成 20万亩小麦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优质种子生产基地,把新乡县打造成全国农作物种业强县。第四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发展“旅游+”“生态+”等农业新业态,深入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沿胡韦线和107国道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以刘庄、京华、龙泉等社区为主,打造新农村红色旅游线路;实现农业产业、乡村旅游、乡村文化三个板块的融合发展。培育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实体农业的数据化、智能化改造,形成完善的信息进村入户服务网络和运行机制,实现服务延伸到村、信息精准到户。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动“名特优新”、“一村一品”农产品和休闲农业上网营销,建设综合性电商产业园区和新乡县电子商务特色馆。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

  三、弘扬史来贺精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农村精神文明以乡风文明为保障,才能让农村焕发新气象。刘庄在这方面堪称模范和样板。史书记说过:“让群众富裕还不够,还要把群众带好,带到正路上。把人教育好,比啥都重要。”几十年来,刘庄始终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努力做好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法制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等工作,提高村民和职工的素质,养成了遵纪守法、遵守职业道德的好习惯,引导村民职工照章办事,勤劳致富,自觉抵制歪风邪气,树立新风尚;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每年都要评选优秀党员、团员、文明职工、文明村民、文明家庭等活动,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刘庄也因此被授予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

  推进全县广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要积极开展精神文明教育活动。围绕新时期党和国家重大改革措施及惠民政策,采取政策解读、专题报告等方式,开展宣传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主题教育,推进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创建。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建立完善农村各类志愿服务队,推动志愿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强孝善教育,弘扬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利用宣传栏、展示墙、文化课堂、道德讲堂以及网络平台等,广泛开展包括党史村史、村规民约、道德模范、家庭模范、民族政策等内容的展览展示、巡讲巡演活动。二要组织开展群众文体活动。依托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鼓励全民创作和全民艺术普及,支持群众自办读书社、书画社、乡村文艺俱乐部,组建演出团体、民间文艺社团、健身团队及个体放映队等,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结合传统节日和重大节庆活动,组织开展读书征文、文艺演出、经典诵读、书画摄影比赛等文化娱乐活动。加强对球类、田径、游泳、广场舞等群众体育活动的引导、规划、组织。三要创新文化服务方式,提高公共文化设施设备使用效率。为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和农村“三留守”人员(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文化服务。加强基层流动服务,积极开展文化进社区、进农村和区域文化互动交流等活动。充分发挥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利用公共数字文化项目和资源,为群众提供数字阅读、文化娱乐、公共信息和技能培训等服务。推广文化体育志愿服务,吸纳更多有奉献精神和文体技能的群众成为志愿者,就近就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强化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在村(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发挥村委会和社区居委会的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加强群众自主管理和自我服务,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使用。鼓励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管理。

  四、弘扬史来贺精神,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发展经济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

  史来贺书记带领的刘庄,坚持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认真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乡村绿色发展,走生态良好、环境友好的路子,建设环村水系,绿化大街小巷,从根本上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让群众真正实现既富裕又幸福,让农村真正成为美丽宜居的好地方。

  绿色发展、生态宜居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让农民群众最有获得感的具体体现。为此,一是加强生态保护。实施农田林网、生态廊道、村镇绿化等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每年完成造林绿化2750亩、植树25万株。建成绿化示范村16个、乡村绿化示范路8条。积极争取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计划,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构筑绿色生态发展屏障。按照“控源截污、达标治理、清淤疏浚、开源引水”的总体思路,实施碧水工程。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做好生态调水工作,全面落实河长制,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完成流域内国控、省控、市控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安装和联网,严厉打击偷排暗排、超标排污等环境违法行为。加快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开展清淤疏浚,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实现河畅水清。二是统筹治理突出环境问题。实施蓝天工程,深化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标本兼治,强化依法治污、科学治污、联防联控,强化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巩固大气污染防治成果。开展雨污分流改造,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强化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研究制定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严格实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环境风险控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严格重金属污染防控;采取农艺调控、土地用途管制等措施,开展受污染农用地治理与修复,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做好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开展农业污染源普查,建立农业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监测管理平台。做好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提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三是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种措施,全面推行市场化购买服务机制,持续深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到2020年,全县建成100个示范村,其余建成达标村。坚持不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大力开展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粪污治理,加快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

  (作者系新乡县人民政府县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