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县文物保护单位简介

来源: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时间:2025-07-25 浏览量:

新乡县文物保护单位:

岗头遗址位于新乡县翟坡镇岗头村西,是新乡县人民政府2011年7月6日公布的新乡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经实地调查和文物钻探,现存面积为10000平方米,东西长200米,南北宽50米。文化层厚约1—2.5米。在断崖处发现多处灰坑,采集有绳纹陶片、夹砂陶片、陶环等,经专家鉴定该遗址应为龙山文化时期。该遗址的发现对研究新乡地区的龙山文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朗中街仓颉庙遗址,据朗公庙村出土的清雍正元年的碑史记载,原仓颉庙中供奉朗公仓颉像。目前,原仓颉庙仅存大殿三间,其余建筑均已湮灭。后经有识之士集资,逐渐在遗址上将所有建筑恢复。大殿内保存部分有价值的碑刻,碑刻均为青石刻成,碑文主要记述了仓颉庙的建筑规模及捐资修建经过。仓颉为造字先祖,为研究历史名人仓颉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无名冢,位于新乡县大召营镇李大召村北、李大召遗址东南角。无名冢呈圆形,直径16米,封土高7米,在封土周围发现有汉代陶片等。该无名冢为研究汉代墓葬形制提供了佐证材料。

韩氏古墓葬,位于新乡县七里营镇西杨兴村东南角,该墓葬为东西向,上有封土。墓葬中心建有石碑保护亭一座,亭前竖有大明弘治十七年族谱碑一通,背后竖有中华民国二十三年石碑一通。主要记载了鄘南南五十里有八柳树村韩氏之故居,繁衍生息,且耕且读,待人处事,刚正不阿以及重修古墓葬石碑等内容。古墓葬面积东西30米,南北30米,约360平方米。该墓葬为研究明代墓葬提供了重要依据。

杜氏古墓群,位于新乡县小冀镇东街村南、香港路东侧。该墓地墓向东南,共有二座墓葬,分别为清咸丰五年和同治九年。墓碑主要记述了立碑者对先人的赞语。为研究小冀镇历史名人提供了佐证材料。

敦留店梁氏古墓群,位于新乡县七里营镇敦留店村西,汲詹公路北侧。该墓群包括:梁问孟墓、梁大朝墓。墓向东南,为土坑墓,上有封土,墓前立有墓碑,碑文分别记载了墓主人的生平及后人对墓主人的赞美之语等内容,为研究新乡县的历史名人提供了参考资料。

赵宾墓,位于新乡县七里营镇毛滩村南隅,是原阳县1988年公布的原阳县文物保护单位。毛滩村于2006年8月由原阳县区划调整至新乡县七里营镇,文物保护单位随之移交。赵宾墓坐北朝南,面积为2500平方米。其冢长3米,宽3米,高1.5米。原有碑刻10余通,现大都垒在附近房基之上,仅有“皇清诰封文林郎历任刑部道湖两司郎中赵公墓表”竖立墓前。园首,高1.7米,宽0.7米,卢铸撰文,康熙十五年岁次丙辰十一月吉旦。

邢恕墓,位于新乡县七里营镇高庄村南,是原阳县1977年公布的原阳县文物保护单位。高庄村于2010由原阳县区划调整至新乡县七里营镇,文物保护单位随之移交。该墓1977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保护文物古迹,1996年又进行了重修。邢恕墓对研究宋代墓葬提供了实物资料。

东岳庙,位于新乡县翟坡镇中大阳堤村东,是新乡县人民政府1985年元月18日公布的新乡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坐北朝南,正殿面阔三间9米、进深二间3.7米,砖木结构,硬山,灰色筒瓦。拜殿三间9米,进深一间5.5米。卷棚,灰瓦。有天沟。该建筑于明万历叁拾陆年重修,清乾隆贰拾叁年重修。其它建筑均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新建。该建筑为研究新乡地区的古建筑提供了较高的参考价值。

白衣堂,位于新乡县合河乡西河村西,是新乡县人民政府1985年元月18日公布的新乡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坐东朝西,拜殿面阔三间6.4米、进深一间2.47米,卷棚,硬山,黄琉璃筒瓦。大殿面阔三间6.4米、进深一间2.47米。硬山,灰色小瓦。次间分别开有八角形窗户。天沟宽0.88米。两侧各开一圆圈门。始建年代不详,中华民国贰拾捌年重修。该建筑为研究新乡县建筑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玉帝阁,位于新乡县合河乡卫生院内,是新乡县人民政府1985年元月18日公布的新乡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玉帝阁,供游息眺望远处景色之用。该阁为两层,砖木结构,面阔三间10.2米、进深一间5.45米、走廊2.35米。有方形木柱八根,莲花覆盆柱础,房檐高4.7米。硬山,灰色小瓦。底层高3米,二层为木制楼板,楼梯已毁。碑刻主要记述了玉帝阁历经多次修缮的原因及经过。该建筑为研究新乡县古建筑发展史有重要的参考资料。

张氏宗祠山门,位于新乡县翟坡镇小宋佛村村委会,是新乡县人民政府2004年6月3日公布的新乡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于1991年整体落架按原貌重修。坐北朝南,面阔三间13.28米、进深5.43米,通高7.71米。砖木结构,硬山,灰色筒瓦,正脊饰缠枝牡丹图案,两端置鸱吻,垂脊饰缠枝牡丹图案,下端置脊兽,东西两山为青砖博风,有前廊。正面施斗拱八朵,其中柱头铺作四朵,柱间铺作四朵。背面施斗拱四朵。明间安实踏大门两扇,门上悬挂“张氏宗祠”匾额一块。门前砌有六级青石台阶,两侧有青石垂带,垂带前各置有上马石,呈白色,次间有木栅栏,次间前、后墙各置方格木窗,呈外圆内方,次间各置板门一扇。该建筑是新乡县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店后营藏王殿,位于新乡县大召营镇店后营村中,是新乡县人民政府2011年7月公布的新乡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坐北朝南,面阔三间8.9米、进深一间5.25米、高5.2米,硬山,五架梁,直棱窗,板式门,脊已毁,灰色小瓦,基础用青石砌成,外墙兰砖砌成,内墙土坯衬砌。门楣上镶一砖制匾额“藏王圣殿”。门高1.9米、宽1.18米;窗高0.98米、宽1.07米。西次间墙上镶石碑一块,长0.42米、宽0.39米。碑文记述了“直隶宁山卫前所大家店营信善会首谢孟冬、王保等同领众会人创建观音堂地藏拾王殿等内容。明万历元年立石。该建筑的发现为研究我县明代建筑史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孔氏宗祠,位于新乡县古固寨镇三王庄村,是新乡县人民政府2011年7月6日公布的新乡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总占地面积170平方米。此处旧有孔氏宗祠,于明洪武元年迁民于此定居后建宗祠一所。至清代又落架重修,于1991年又重修孔氏宗祠。该宗祠,座北朝南,面阔三间10米、进深一间6.7米,走廊1米,硬山,灰色小瓦。目前,孔氏宗祠已成为豫北地区孔氏后人寻根祭祖,传承姓氏文化的重要聚集地。

朱氏宗祠,位于新乡县合河乡合河村中心,是新乡县人民政府2017年12月12日公布的新乡县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为砖木结构。面阔三间12.5米,进深二间8.2米。硬山,花脊雕刻为连枝牡丹,灰色小瓦,双开木格扇门。外墙为蓝砖砌成,内墙为土坯砌成。青石台阶。该建筑的发现为研究新乡县清代建筑史提供了较好的参考资料。

张氏宗祠,位于新乡县合河乡西河村中,是新乡县人民政府2017年12月12日公布的新乡县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建筑为一进院落,由正殿、耳房、东西厢房、门楼组成,坐北朝南。张氏宗祠始建于元代,明万历拾伍年重修、清乾隆叁拾肆年重修、光绪贰拾年又重修。其中正殿、耳房为1998年重修。宗祠前原有九间九檩朝王殿,于文革期间拆除。东、西厢房各面阔三间9米、进深一间3.7米、走廊进深1.3米。硬山、灰色小瓦,兰砖,五架梁,莲花柱础,脊为缠枝荷花。门楼宽1.36米、进深1.5米。该院落曾是西河村委会的办公场所,于2009年11月搬走,由张氏后裔使用。东厢房前墙上书写标语“人民公社万岁”;西厢房前墙上书写“读毛主席的书”等。门楼前有抱鼓石一对,青石刻成,雕刻精细。该建筑的发现对研究新乡县古建筑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陀罗尼经幢,位于新乡县翟坡镇寺王村东北角,是新乡县人民政府1983年5月27日公布的新乡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该经幢由幢顶、幢身、幢座组成。幢顶及底座为莲花瓣形,幢身为八棱体,底座高0.3米,幢身高1.41米,幢顶高0.2米。幢身上刻陀罗尼经文及记事,维南瞻部州大宋国,卫州新乡县加平乡李台管杨翟村。经文后刊刻捐资人籍贯、姓名、立碑年月。据民国十二年《新乡县续志》卷四金石志载:“宋八棱碑,在县西寺上村,大宋宣和十年立”。该经幢为研究新乡县地名演变史及寺庙史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马举人墓碑,位于新乡县小冀镇东街村东北角,是新乡县人民政府1985年元月18日公布的新乡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该碑原有龙首,现仅存碑身,高1.7米、宽0.55米、厚0.3米。马举人,名席聘、字徵九、号待之,敕授修职郎,庚午科举人,军功七品职,例赠文林郎,任商城县教谕。碑文楷书,碑阳除刻职衔外又刻赴京途中偶感诗作十八首。碑阴24行,满行45字,主要叙述马举人生平事迹和为人处世哲理。其中有:“嘉庆十八年滑匪滋乱,逼近冀镇,商民骚动,先生挑濠练勇以衔,暴客流寇屡欲吞并无隙可乘,保全冀中数千余家”一段文字,对考查地方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真寺碑记碑,位于新乡县小冀镇东街村清真寺内,是新乡县人民政府1985年元月18日公布的新乡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系青石刻成。呈圭形,四周刻有花瓶及花卉图案。碑阳为嘉庆八年所刻,碑额上刻“碑记”二字。碑文主要记述了因回民弟子饮酒过度,逞凶扎伤人命,将其告到衙门,为警示后人,判其准备物料,在小冀修建清真寺一所等内容。碑阴为重修清真寺拜殿碑记,系中华民国三年所刻,碑额上刻“永垂万古”四字,碑文记述了重修清真寺拜殿的经过及捐资人员名单和捐资数目。该碑为研究清真寺的发展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修祠堂碑记碑,位于新乡县朗公庙镇张湾村刘氏宗内祠,是新乡县人民政府1985年元月18日公布的新乡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该碑镶在前墙上,青石质,长0.95米,宽0.64米,碑文记载了建修祠堂的经过等内容。1985年1月18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新乡县迁民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石四狮位,于新乡县七里营镇七里营村委员会院内,是新乡县人民政府1985年元月18日公布的新乡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一石四狮,学名“创修牛王庙香亭记”。青石雕成。上下共分三层,第一层即底座,也称:须弥座。长0.83米、宽0.7米、高0.3米。第二层为长方形,高0.8米、宽0.37米、厚0.58米;上刻:创修牛王庙香亭记,内容主要记述了修建牛王庙经过,刻石年代为大明弘治岁次乙丑。左右两侧阴刻人物故事,第三层:长0.94米、宽0.74米、厚0.16米。上面四角雕刻四只卧狮,左右对称,面向中间,狮子高0.1米,小巧玲珑,神态自然、逼真、生动活泼,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贵的艺术品。

皇经碑记碑,位于新乡县朗公庙镇大泉村东玉帝庙内,是新乡县人民政府2004年6月3日公布的新乡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该碑,呈圭形,高2.84米、宽0.95米、厚0.18米。碑额篆书“皇经碑记”四字。碑首行刻“大泉村至国 道士诵皇经成碑记”。该碑上半部分主要记述了对皇经的诠释,以及对玉帝庙住持道士诵皇经的赞许。下半部分刻有捐资人姓名。张缙彦撰文。该碑对研究新乡县历史名人张缙彦提供了实物资料。

重修圣寿寺碑,位于新乡县小冀镇西寺村东,是新乡县人民政府2004年6月3日公布的新乡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该石碑,高2.1米、宽0.84米、厚0.22米。青石质,字体楷书,共20行,满行62字。碑文主要记述了圣寿寺极其巍丽,创建自元大德、明天顺中重修再毁、万历中再重修至明顺治四年会首杜象典募化七年重修新旧殿七座、方丈禅堂斋房二十余间等内容。该碑对研究圣寿寺的兴衰及建筑规模提供了很重要的实物资料。

植树碑,位于新乡县古固寨镇三王庄村,是新乡县人民政府2004年6月3日公布的新乡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该碑呈圭形,碑高1.15米、宽0.51米、厚0.19米。碑文楷书,共13行,满行50字。碑中间刻碑文,两侧对称雕刻有不同花卉。碑额刻“本固枝荣”四字。碑文记述了业儒孔继贤、罗好贤等约中王庄、三王庄、孔家街大户地方商议捐钱共栽杨柳防风固沙,造福乡里并制定了保护树木生长的相应规章条款等内容。该碑的发现对研究清代植树造林及管理细则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小冀镇筑寨序碑,位于新乡县小冀镇西寺村东,是新乡县人民政府2004年6月3日公布的新乡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该碑呈圭形,青石质,碑高1.9米、宽0.73米、厚0.24米。字体为楷书,共18行,满行61字,碑四周刻有四方连规矩纹,碑阳刻“小冀镇筑寨序”,碑额篆书“小冀筑寨碑”。碑文主要记述了“小冀镇修筑寨墙的原因和经过,并记述了小冀镇周边民众齐心协力与土匪奋勇作战的英勇事迹。碑阴,刻“创小冀寨地亩碑记”,主要记述了修筑寨墙时所购买土地的亩数及价钱,共买地两顷叁拾四亩五分五厘九毫,每亩价钱三千文。该碑的发现,对研究小冀镇的历史及经济发展史提供了较为重要的参考资料。

重修朗公三仙庙碑位于河南省新乡县朗公庙镇朗公庙中街村仓颉庙内,是新乡县人民政府2004年6月3日公布的新乡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该碑刻为青石质,碑高1.8米、宽0.68米、厚0.25米。碑体周围雕刻龙纹和卷云纹饰。字体为楷体,共12行,满行49字。碑文主要记载了清康熙六十年春三月有阳城吉甫杨君贸易于此与王君私交好,问朗公村名来由,王君即以创建之由相告,一起观看村西玉帝庙。发现玉帝之像光彩夺目而两边的朗公、三仙神没有光彩,于是同人相约使能工巧匠其事并将庙中之梁木角彩绘。地面铺砖。很短时间而巍峨壮丽,涣然一新的经过等内容。该碑为研究新乡县朗公庙村的来历及朗公仓颉的较高的价值。

修工碑记碑位于新乡县朗公庙镇朗中街村仓颉庙内,是新乡县人民政府2004年6月3日公布的新乡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该碑刻呈圭形,高1.85米、宽0.62米、厚0.25米。碑额篆书“补偏捄弊”四字。碑文楷书,满行64字。碑文记述了清光绪三年因遭蝗灾,干旱之灾,民不聊生之状况,为逃荒,渡大河,跋涉数百里,民无完居者十之六七,十分凄凉。碑文所记述的灾情与史志所记不二,是历史的见证。该碑为研究新乡县的灾荒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祖师盛会朝山进香碑位于新乡县朗公庙镇中街村仓颉庙内,是新乡县人民政府2004年6月3日公布的新乡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系青石质,呈圭形,通高2.18米、宽0.67米、厚0.20米。该碑四周雕刻为花卉图案。碑文主要记载了:先王以神道设教,而并非让人追求虚无缥缈之物,民也有诗书礼乐,以启迪先哲,否则先王设教不过是愚弄麻痹人们的思想而已。故朝山奉斗之说也无可厚非罢了等内容。赐进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土王安澜撰并书丹。邑庠生员篆额。该碑为研究地方名人提供了佐证材料。

重修玉帝圣像碑记碑位于新乡县古固寨镇古北街村西,石碑镶嵌在墙上,是新乡县人民政府2004年6月3日公布的新乡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该碑为青石刻成,圭形,高1米、宽0.45米、厚0.15米。碑额上刻“玉帝行宫”四字。碑体右刻“重修玉帝圣像碑记”,左刻“乾隆四十五年二月十五日立”。碑体中间上部两侧刻有日、月图案,中间为线刻的玉帝坐像,头戴王冠,双手相握放于胸前,下方为两侍官站立两侧,双手持笏板,两人中间置一香炉,青烟缭绕。该碑的发现为研究新乡县道教发展史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该雕刻形式极为罕见。

创建广嗣诸神庙记碑位于新乡县大召营镇店后营村十字北,是新乡县人民政府2011年7月6日公布的新乡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碑高1.57米、宽0.72米。碑额篆书“创建广嗣诸神庙记”。碑文主要记述了:此地原为尹家庄,至太祖扫涤元夷廓清舆服辨方经野设宁山卫屯田于兹以密迩大家店由之营斯名焉。还记载了万户龙潭熊侯暨冢嫡阴轩子召近泉王希春等创建广嗣诸神庙,始于万历二十四年三月落成于二十六年十月。卫辉府庠生养虚毛顺撰,新邑庠生宁寰朱运昌书,汲邑庠生峪川杨培栋篆。该碑的发现对研究店后营村名的演变及文史资料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后高庄三官庙碑刻群位于新乡县大召营镇后高庄村三官庙内,是新乡县人民政府2011年7月6日公布的新乡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碑刻二通,均为圆首,青石。

护岭碑,位于新乡县合河乡范岭村北大堤上,是新乡县人民政府2017年12月12日公布的新乡县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该碑,系青石刻成。呈圭形,通高1.54米、宽0.5米、厚0.19米。字体为楷书,四周雕刻有花卉图案。碑文主要记述了该村自古为平地,而名为范岭主要是因东西北三面近河,水患生于莫测,不有所防,即无此村。而有所防贵乎,高大以象乎,故不谓之大堤而谓范岭。岭上有枣棘草木可以护岭,岭则没有倾颓之患。近世以来有斩杀枣棘、刨草根的,将岭损坏。故合村商议修补,并约法。再有以上现象,罚钱三百等内容。该碑的发现对研究合河的历史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毛主席视察七里营纪念馆位于新乡县七里营镇七里营村委会院内,是新乡县人民政府1983年5月27日公布的新乡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该纪念馆原为七里营人民公社旧址,七里营人民公社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人民公社,在成立后的第三天,即1958年8月6日,毛泽东主席亲临这里视察,并向全国发出了“人民公社好”的伟大号召,为了纪念主席视察七里营人民公社,成立了该纪念馆。现存房屋6间,坐北朝南,面阔六间18米,进深5米,砖木结构、硬山,兰砖、灰色小瓦。

新乡县烈士陵园位于新乡县小冀镇聂庄村西北,是新乡县人民政府1983年5月27日公布的新乡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新乡县烈士陵园兴建于1957年8月,陵园内安葬着三十九位为解放新乡而牺牲的革命烈士。

郭仲隗墓位于新乡县大召营镇刘大召村西,是新乡县人民政府2004年6月3日公布的新乡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墓呈圆形,封土高约1米,墓前立有“郭燕生先生之墓”碑,墓葬保存完好。

人民胜利渠三号节制闸位于新乡县翟坡镇田庄村东,是新乡县人民政府2011年7月6日公布的新乡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人民胜利渠三号节制闸,亦名三号跌水,田庄发电站,是人民胜利渠总干渠上最大的灌溉枢纽工程,属省人民胜利渠管理局管理。该节制闸为研究新乡县的水利发展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毛主席视察王屯纪念馆位于新乡县新城区王屯村东,引黄人民胜利渠西侧,是新乡县人民政府2011年7月6日公布的新乡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1958年8月6日下午3时30分左右,毛主席在去七里营视察途中,来到王屯棉田,与正在田间劳动的王正林、高志清等农民亲切交谈并察看棉花长势、询问棉田管理和产量收成等情况。村民们为纪念这最幸福、难忘的日子,在棉田建成了该纪念馆。

小河渡槽位于新乡县朗公庙镇小河村北,是新乡县人民政府2011年7月6日公布的新乡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东三干渠上。该渡槽,为石头混凝土结构,渡槽长20.5米,宽8.4米,高3.85米,两边燕翅宽18米,长12米。渡槽横跨东孟姜女河,结构设计合理科学,有力地保证了东三干渠周围灌溉区人民群众的粮食丰收,是一处重要的水利设施。

七里营视察田纪念馆位于新乡县七里营镇七里营村西南视察田北侧,是新乡县人民政府2011年7月6日公布的新乡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962年秋,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带前廊,东西长10米,南北宽8米,采用砖混结构,兰瓦,西山墙顶部呈不规则行,正中塑有“五角星”,下面刻有谷穗,两侧浅浮雕花卉图案,刻有“1958、8、6”,再向下刻有“毛泽东视察田”字样,有一长方形框,中间写有“毛主席语录,领导我们事业可信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引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下方刻有不规则花卉图案。东山墙顶部塑有五角星,下刻有“毛主席语录,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该建筑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是历史的见证。

王金岭故居是新乡县人民政府2017年12月12日公布的新乡县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座落于大召营村一隅,故居现有房屋一座,面阔四间,进深一间,将原有房屋进行了改建,硬山、灰色小瓦,墙体为青砖砌成,墙体表面用白灰粉刷。前边走廊的柱子及柱础为水泥构件,小桥流水、亭台楼榭、翠竹垂柳、回廊湖石点缀其中,一派江南园林景象。

合河虹吸洞位于新乡县合河乡范岭村东北2公里处,是新乡县人民政府2017年12月12日公布的新乡县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虹吸洞分入口和出口,全长187米、宽7米。全部采用石头、水泥砌成,虹吸洞为并排两个洞流水。洞口建有节制闸,平时开启,汛期关闭,以保障新乡市区的安全。1958年2月,兴建共产主义渠时将卫河挖断。为了给卫河供水,在共产主义渠底修建了倒虹吸洞。该虹吸洞对卫河补充水源及新乡市城区用水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范岭合河闸位于新乡县合河乡范岭村东北防洪大堤上,是新乡县人民政府2017年12月12日公布的新乡县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合河闸由节水闸和闸后公路桥两部分组成。该水闸的修建对新乡市区的安全及市区用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明代铁钟是新乡县人民政府1985年元月18日公布的新乡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铁钟为圆形,通高1.4米,直径1.1米。共有八个耳,现仅剩一个,钟鼻为两个龙首相交而成,钟身上部铸有“法轮常转,佛日增辉”八个大字,中部铸有捐资人员名单及记事和“大明成化十九年四月吉日造奉”字样。下部铸有八卦图样。该钟为研究新乡县地名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圈门槐位于新乡县七里营镇七里营粮库院内,是新乡县人民政府1985年元月18日公布的新乡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该树为国槐、豆科、落叶乔木,夏季开黄色蝶形花,果实为长荚,木材坚实。树形奇特,从地面看是两棵树,从树冠上看为一棵树,树龄约300年。

西河古柏位于新乡县合河乡西河村西,是新乡县人民政府1985年元月18日公布的新乡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古柏,学名“侧柏”。常绿乔木,叶小,鳞形。性耐寒,木质坚硬,纹理致密。此树冠呈伞状,主树干下细上粗,地面上0.2米处树围2.7米,地面上2米处树围3.74米,树的分枝多达二十余枝,枝叶茂盛,形状美观,树通高17米,遮阴面积直径14米,我县罕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