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县市场监管系统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 2025 年工作要点

来源:市场监督管理局 时间:2025-05-09 浏览量:28

  2025年是市场监管系统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的“巩固提升”年。做好 2025年行风建设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市市场监管局工作要求,更加注重以上率下发挥带动作用,更加注重动真碰硬纠治突出问题,更加注重建章立制健全长效机制,推动行风建设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促进市场监管理念、制度、作风、能力持续优化。

  一、以作风建设带动全市系统行风建设

  1.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深入贯彻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精简文件会议,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规范借调干部、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创建示范和达标活动,及时纠治存在的突出问题。(局办公室、人事财务股和各相关股室负责)

  2.规范县局各股室涉企履职行为。梳理县局直接履行的涉企行政许可、检验检查、行政执法等事项及风险点,制定行风问题风险防范清单,对照清单开展自查自纠。(行风办和各相关股室负责)

  3.推进县局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市场监管廉洁文化建设,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完善监督约束长效机制,健全行纪贯通协同机制,坚决惩治以权谋私、吃拿卡要、侵害群众利益、破坏亲清政商关系等问题。(廉洁用权监督组负责)

  二、深入开展行风问题排查整治

  4.开展行风突出问题专项排查整治。要针对近年来发生的行风突出问题,举一反三开展专项排查整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坚决防止同类问题再次发生。(行风办负责)

  5.深化行风问题调查处置。拓展行风问题征集渠道,落实各市场监管所和县局业务股室问题核实处置责任,加大对本区域、本领域问题线索的调查处置力度。(行风办和各相关业务股室负责)

  6.深化拓展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持续推进殡葬、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加大执法办案力度,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纠治不正之风和腐败乱象。(局机关党委、知识产权价格和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股、食品经营安全监管股、食品生产安全监管股等负责)

  三、强化行风问题舆情处置

  7.建立行风问题舆情24小时快报制度。落实属地行风问题舆情监测和处置责任,对发生的涉行风问题突发舆情要及时予以核查,并将相关情况24 小时内报送县局行风办。(行风办负责)

  8.对重大行风问题实行挂牌督办。制定实施重大行风问题挂牌督办管理办法,对规定时限内不能摘牌销号的,在评优评先及相关支持政策方面坚决予以限制。(行风办负责)

  9.建立实施行风问题会商研判机制。对发生较大行风问题处置不力的,县局行风办会同相关业务部门,督促指导解决行风问题背后的业务职能履行不到位问题。(行风办负责)

  四、严明工作纪律要求

  10.严格政务服务窗口工作纪律。完善政务服务窗口办事人员管理制度并加强督促落实,防止窗口办事人员迟到早退、空岗串岗、离岗聊天以及办事态度生硬、言行不文明等问题。(优化审批服务指导组负责)

  11.严格落实考勤制度。健全各单位人员请假销假、考勤管理、值班值守、午休就餐等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执行情况的定期通报,防止出现工作时间无人在岗、离岗就餐、在岗睡觉等问题。(行风办会同人事财务股、机关党委负责)

  12.严格监管执法工作纪律。深入实施《市场监管执法行为规范》,着力规范监管执法队伍作风纪律、仪容举止、执法用语办案程序等,坚决杜绝私下接触当事人、泄露案件相关信息、不文明执法等问题。(规范日常监管指导组、公正文明执法指导组负责)

  五、提高群众办事满意度

  13.制定实施政务服务窗口“亲企亲商”办事指南。指导各地制定和完善政务服务窗口“亲企亲商”办事指南,进一步明确办事条件、申请材料、申办方式、办事流程、办理期限、收费标准、办理地点、咨询电话等要素,提高群众办事透明度和便利度。(优化审批服务指导组负责)

  14.加强办事人员业务培训。举办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提升基层办事人员业务能力。开展练兵比武和职业技能大赛,以比促练、以练促用。(优化审批服务指导组、队伍建设指导组负责)

  15.规范中介服务行为。建立办事窗口与中介机构业务往来的规范化管理制度,杜绝为中介“收费背书”、指定或变相指定中介机构开展服务,防止中介机构与窗口办事人员不正当利益捆绑。(优化审批服务指导组负责)

  16.提高消费投诉举报处理质效。持续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按照市场监管总局、省局和市局部署,建立消费投诉处理质量回访机制优化投诉举报处理流程,推进投诉举报大数据应用。(公正文明执法指导组负责)

  六、加强行政许可技术支撑领域行风建设

  17.严格规范现场核查行为。健全相关领域审批现场核查人员管理规范,建立对管理单位和现场核查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坚决防范和纠治现场核查人员无故拖延核查时间、不按标准核查、故意刁难企业等问题。(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食品生产安全监管股、食品经营安全监管股、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股、质量发展股负责)

  18.严格规范技术评审行为。建立健全食品、工业产品、特种设备、计量、标准、认证认可等领域技术评审工作规范,完善技术审查工作流程,坚决防止有偿咨询、与评审对象存在利益勾连、出具失实鉴定评审报告等问题。(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食品生产安全监管股、食品经营安全监管股、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股、质量发展股、公共检验检测中心负责)

  19.严格规范检验检测行为。建立健全检验检测质量控制和监督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市场监管部门所属检验检测机构履职行为,着力纠治弄虚作假、违规收费、买卖报告等问题。(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股、公共检验检测中心负责)

  七、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执法

  20.全面推行服务型执法。深入贯彻落实《关于牢固树立监管为民理念推行服务型执法的指导意见》,落实服务型执法案例发布机制,开展“公正文明执法在身边”服务型执法微视频征集活动,打造服务型执法品牌。(公正文明执法指导组负责)

  21.加快执法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按照市场监管总局、省局和市局部署,推进市场监管执法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推进落实相关领域执法指南指引,积极收集上报行政处罚典型案例,推广说理型行政处罚文书,着力解决“过罚不当”“类案不同罚”等问题。(公正文明执法指导组负责)

  22.防止趋利性执法、“远洋捕捞”执法等。强化执法监督通过综合执法办案系统关注罚没收入异常增长、大量异地执法大额顶格处罚等情况,审查核实相关案件,及时纠正不当行为。坚决杜绝下达或者变相下达罚没指标,避免以罚没手段替代责令退还违法所得,从源头解决乱罚款、乱查封问题。(公正文明执法指导组负责)

  23.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强化技术支撑,统筹制定年度抽查计划,减少入企检查频次,从源头上遏制乱检查。根据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合理确定、动态调整抽查比例和频次,统筹双随机监管和重点监管,做好抽查检查与执法执纪衔接。(规范日常监管指导组负责)

  八、强化行风监督评价和行风教育

  24.完善设立“行风监督员”““行风观测点”“行风监督卡”鼓励各地聘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业协会代表、企业代表等为行风监督员,延伸监督触角、扩大监督范围。在有关企业、市场、产业园区、办事窗口等设置行风观测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营主体和消费者评价行风活动。在市场监管有关履职事项中探索设立行风监督卡,推广施行“好差评”制度。(行风办和各专项工作组负责)

  25.加强行风培训和行风警示教育。鼓励各地把行风教育纳入市场监管各级各类干部培训课程,注重开发和使用行风建设通识课程和培训资源,举办行风建设专题培训班。建立行风问题案例库,每年开展2次以上行风警示教育活动,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行风问题。(行风办、队伍建设指导组负责)

  26.健全行风典型问题通报制度。不定期通报行风典型问题,分析问题性质特点、深挖问题产生原因、提出问题整改措施,发挥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以案促建的作用。(行风办负责)

  九、树立优良行风形象

  27.充分发挥“行风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优秀实践案例的示范引导作用。推动各地提升“行风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实践案例水平,汇编优秀案例,开展交流学习,促进各地互学互鉴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行风办负责)

  28.深入开展“行风建设在行动”系列宣传活动。注重运用传统权威媒体、新媒体等载体,加大行风建设宣传力度,鼓励创作行风建设题材的短视频、微短剧、影视作品等。(行风办负责)

  29.开展先进典型选树活动。鼓励各地开展“满意窗口”“监管标兵”“办案能手”等创先争优活动,培育和树立一批行风建设的先进典型。(行风办和各专项工作组负责)

  十、深化行风理论和制度建设

  30.深入开展行风建设理论研究。鼓励各地开展行风建设理论研究,把行风建设理论研究纳入“我为市场监管事业发展建言献策”活动,探索和把握市场监管系统行风建设规律。(行风办负责)

  31.制定和完善各业务领域行风建设制度。聚焦市场监管相关领域制定出台一系列行风建设制度,建立健全一批履职行为规范,形成一批市场监管服务型公共设施、便利化制度举措、品牌性实践载体。(行风办和各专项工作组负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