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有效整治现存行风突出问题、遏制新增不良现象,深化拓展优化审批服务、规范日常监管、提升执法水平、加强队伍建设的创新举措,明显提升市场监管工作社会认可度、群众满意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结合《全市市场监管系统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2024年工作要点》,制定新乡县市场监管局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2024年工作要点。
一、建设审批服务领域行风满意窗口
大力推进审批服务窗口制度建设和规范化建设,健全落实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好差评等制度,规范窗口服务,提升服务效能,创建一批行风满意窗口。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审批服务的重要抓手,以企业开办、注销、证照联动等为重点,创新审批服务模式,着力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实现审批所需事项“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端)受理、一网办理”,为企业和群众提供环节更少、周期更短、流程更优、成本更低的服务。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部审批事项中,形成“高效办成一件事”常态化推进机制。落实市场监管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规范,完善审批服务指南,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许可审批服务。(优化审批服务指导组负责)
二、打造日常监管减负增效新样板
加强日常监管的制度创新和规范化建设,着力提升监管效能。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强化条块结合、区域联动,完善协同监管。全面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善双随机监管制度,规范监督检查内容、方式和流程。探索日常监管新模式,把握“时度效”,兼顾“法理情”。加强对新发布规章的宣贯指导力度,督促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依法依规开展日常监管。(规范日常监管指导组负责)
三、探索推行服务型执法模式
按照市市场监管局部署安排,在全系统全面推行服务型执法。制定实施市场监管服务型执法指导文件,开展服务型执法典型案例征集、优秀说理式行政执法文书评选等活动,鼓励将服务元素有效融入执法办案全过程,执法前加强沟通,做到指导在前、服务在前、提示在前,争取执法对象的理解和支持;执法中把握尺度,向执法对象主动出示执法监督卡、执法禁令等,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进执法标准化建设,建立轻微违法容错机制,规范自由裁量权,实现精准稳妥执法;执法后注意回访,跟踪分析整改情况、警示效果,加强对当事人的普法教育。(公正文明执法指导组负责)
四、打造贴心服务的12315品牌
开展12315热线畅通情况大检查,推动各地进一步畅通群众消费争议反映渠道。全面开展12315效能评估评价,推动投诉受理、处理等环节效率提升,快速响应消费者维权诉求。开展消费投诉处理情况短信回访,及时对消费者反馈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督促各地提升消费者维权体验。进一步梳理反映行风建设方面的问题,建立台账,研究分析,跟踪督办问效。(12315指挥中心负责)
五、实施队伍素质“强基工程”
加大对基层的人才帮扶力度,组织柔性人才援助、“法治下基层”等活动,广泛开展业务技能大练兵、大比武,举办行风建设、业务能力提升等培训班,促进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实施“基层所长能力提升行动”,推动开展基层所长轮训。争创全国市场监管系统优秀市场监管所和优秀基层工作者、“市场监管卫士”等表彰,发挥表彰奖励、示范创建等激励作用,激发基层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热情。深入推进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开展四星所、三星所评定。跟进市市场监管局部署安排,制定和落实市场监管执法行为用语规范,开展“规范着装、标志标识互学互促工作”,切实强化基层基础。(队伍建设指导组负责)
六、开展“清廉监管”建设行动
加强干部“清廉教育”,经常性开展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警示教育,通报曝光典型案例,以案明纪释法,引导广大干部牢固树立“监管为民”“清廉监管”意识。强化对审批权、监管权、执法权的监督约束,将廉政要求融入行政审批、日常监管、执法办案的全过程全流程,健全和落实“清廉监管”各项制度规定,坚决防止权力滥用和其他不廉洁行为。健全行纪贯通协同机制,加大对由风及腐、风腐一体问题的执纪问责力度,确保依法、公正、廉洁用权。(廉洁用权监督组负责)
七、提高行风突出问题排查整治质效
建立行风建设领域“三书一函”制度,针对地方行风建设中出现的不同程度问题和行风状况监测评价结果,统筹运用提醒敦促、责令整改、责任约谈、挂牌督办等多种方式,推动问题整改落实、提升行风建设水平。建立行风典型问题通报制度,不定期通报和剖析发生的行风典型问题,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以案促建,促进全系统行风优化和监管制度完善。深化拓展“所长、股长走流程”活动,各基层所所长和局各股室股长通过陪同群众办事、自办代办业务等方式,对本岗位及关联业务走流程,切身感受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着力查找并解决薄弱环节和行风问题。(行风办负责)
八、加大“行风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优秀实践案例宣传
聚焦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结合地方市场监管部门行风建设实践,突出改革高效化、建设协同化、区域特色化、政商和谐化等特点,在审批服务、日常监管和行政执法等领域,遴选出一批“行风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模式、有效做法、典型经验。对省、市局遴选出来的优秀实践案例进行发布,加大宣传力度,并在全县进行复制和推广,以行风建设的良好成效增强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保持营商环境评价市场监管指标优秀位次,进一步提升市场准入指标位次,确保进入全省优秀位次。(行风办负责)
九、建立实施行风状况监测评价制度
从问题防治、创新创优、负面影响三个方面,开展行风状况监测评价,对全局的行风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评分,并根据评分确定相应等次。每季度在全局公布一次省、市局评价结果,充分调动全局开展行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行风状况监测评价结果的运用,推动监测评价结果纳入县局对各股室、队、所、中心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作为其他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行风办负责)
十、探索设立“行风监督员”“行风观测点”
聘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等为“特约行风监督员”,延伸监督触角、扩大监督范围,形成多点覆盖的行风监督体系,通过“常态化”监督、“突击式”暗访和“体验式”参与等方式,加强对市场监管部门履职行为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有关企业、市场、产业园区、办事窗口等设置“行风观测点”,组织开展经营主体和消费者评行风活动,及时收集群众对市场监管部门履职的意见和建议,实时观测各地行风状况。(行风办负责)
十一、组织开展“行风建设在行动”系列宣传活动
加大行风建设正面宣传力度,以短视频、新闻报道、宣传专栏、工作简报等多种载体和方式,大力宣传2024年行风建设各项重点任务的进展和成效,深入挖掘和宣传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加强行风建设的“土特产”“一招鲜”“样板间”,广泛宣传行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典型和先进事迹,全面持续展示行风建设的成果成效,在全局形成行风建设互学互鉴、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