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我县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提质扩容,根据《商务部等17部门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商流通发〔2021〕99号)、《商务部等15部门办公厅(室)关于印发县域商业建设指南的通知》(商办流通函〔2021〕322号)、《河南省商务厅等17部门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的实施意见》(豫商体系〔2021〕34号)、《河南省商务厅等15部门关于编报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豫商建函〔2022〕6号),《新乡县加强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渠道下沉为主线,以县乡村商业网络体系和农村物流配送“三点一线”为重点,加快补齐农村商业设施短板,健全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引导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县域商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民增收与消费提质良性循环。
二、基本原则
(一)要坚持县域统筹,分层分类实施。县城重点强化综合商业服务能力,提升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乡镇重点强化区域服务功能,建设乡镇商贸中心,推动购物、娱乐、休闲等业态融合,向周边农村拓展服务;村重点强化便民服务能力,引导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向村庄延伸供应链服务,优化商品供给。
(二)要坚持数字赋能,不断丰富业态。通过数字化改造和供应链赋能等方式,推动传统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加快融入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提高发展质量和内涵,丰富业态,以满足广大农村居民多样化、便利化消费需求。
(三)要坚持市场导向,提升服务能力。在强化政府引导的同时,根据市场需要,推动资源下沉,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商业网络,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渠道,使农村成为佳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吸引更多城市居民下乡消费。
三、目标任务
通过深入实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改造提升4个乡镇不低于1500㎡的乡镇商贸中心和商贸服务能力;升级改造乡镇物流快递站点,有效完善了县乡村物流体系,有效加强资源整合,积极发展共同配送;通过农产品上行项目,带动了农民增收和农村消费,进一步带动了经济发展;引导商贸流通企业从传统批发、零售向综合性服务转变,提高社区、村镇生活服务的便捷性和服务质量。到2024年,建立完善县域统筹、以城区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县域商业体系;县、乡、村三级商贸流通体系基本建成。城乡互通更加顺畅,商品流通更加高效,业态更加丰富,基本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发展格局。
(一)补齐县域商业基础设施短板
任务目标:升级改造翟坡镇、古固寨镇、朗公庙镇、大召营镇笑天超市等4个乡镇商贸中心商贸服务能力。
工作内容:
1、支持每个重点建设的4个乡镇,改造升级1-2处不低于1500㎡的乡镇商贸中心并进行全方位服务,服务期不低于1年。 按照因地制宜原则,按需配备冷藏设备、陈列设施设备、打包设备、结算设备、食品加工设施设备等(如冷冻柜、冷藏柜、立风柜、冷藏车、陈列柜、柜台、真空机、捆扎机、电脑、收银机、小票机、电子秤、面食加工设备、烘焙加工设备等)等相关设施设备并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台账(包括但不限于资产编号、使用单位、监管人、使用情况、巡查记录等)。指导乡镇商贸中心发挥乡镇承上启下、紧靠农村居民生活圈、服务农村常住人口的区域商业中心优势,改善乡镇商贸中心面貌,优化生活服务业供给,使乡镇基本能够满足周边居民的一般性消费需求。指导乡镇商贸中心最大程度整合各类服务业态,能够提供包括果蔬肉蛋奶、食品、洗护用品、日用百货等商品零售,满足乡镇居民日常、实用型消费; 因地制宜提供餐饮等基本生活服务;按需提供小家电、服装、 鞋帽、家纺等商品销售;按需提供维修、洗衣、修鞋、快递收发、农产品收购等便民服务;具备休闲、娱乐、亲子、生活服务等功能;具备简易仓储配送功能,为一定范围内村级商店、农户等提供小批量商品配送服务。数字化赋能商贸流通企业:按需为商贸流通企业配备线上销售小程序或者APP,多元化消费者购物场景,实现线上购买线下配送的便民服务,能够利用信息化手段发布线上线下生活服务信息等。拓展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打造乡镇商业集聚区。同时对乡镇商贸中心提供运营服务:优化空间布局(按需提供区域划分、商品优化、系统使用、技术提升等方面的指导),根据实际经营与场地布置情况,安排专业指导老师进行区域优化,制定优化方案,督导扶持主体按照规划要求进行落实,提升整体形象和服务能力。
2、开发运用以 APP、微信小程序为主要入口的“商贸服务系统”,按需配备系统功能:满足乡镇商贸中心及村级商贸服务站线上订单、物流查询、商品促销、跑腿代办等服务功能,同时融入求职、招聘、家政、生活缴费等增值服务,满足不同社会群体需求,发展购物、餐饮、亲子、娱乐、农资等多种业态,承接市民下乡和农民进城消费;鼓励运用商贸服务系统上架商品,引导下游批发零售商采用线上订单模式,实现统一配送的方式下沉供应链,节约仓储和运输成本;鼓励乡镇商贸中心及村级商贸服务站运用“商贸服务系统”开展商品促销活动,以组建微信群方式与消费者形成紧密联系,促进商品购销一体化,降低零售库存压力;鼓励果农菜农运用“商贸服务系统”将自产的水果、蔬菜等农特产品通过清洗、分拣、包装后发布供应信息,利用搭建完善的县乡村三级商贸物流配送网络开展线下服务,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县域产销内循环;鼓励社会运力运用“商贸服务系统”,根据用户“跑腿代办”需求,选择符合“顺带”的任务,将快递包裹、代买商品、团购订单等送达给消费者,解决偏远农村零单、散单最后一公里问题。鼓励开展以“数字赋能”为主线的多种形式的市场培育及宣传工作,将“县、乡、村”三级商业体系服务人员培育成为具有销售和推广能力的“农村商业带头人”, 从而带动创业就业收入。
(二)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
任务目标:升级改造七里营镇物流快递站点,有效完善了县乡村物流体系,有效加强资源整合,积极发展共同配送。
工作内容:支持改造升级1个乡镇的快递物流站点,开展服务赋能和设施升级工作,按需配备仓储设备、分拣设备、包装设备、装卸设备、运输配送设备等设备设施,提升快递物流站点整体形象和市场服务能力。安排专人对各乡镇快递物流站点进行日常监管,每月进行1次巡查,并将巡查结果以“报告”方式向站点传达,督促按照巡查问题进行整改, 整改完成后再次进行复核。将农村电商、物流、交通运输与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邮政、供销、商贸等基层优势,加强县域电商、快递、交通运输、商贸物流等资源整合,创新协同发展模式,补齐末端物流短板,充分调动社会运力,扩大农村电子商务覆盖面,提升物流配送能力,配备物流服务设备设施,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促进城乡生产和消费有效对接。通过整合“商贸、电商、物流”等公共设施, 打造“多站合一、一点多能、 一网多用”的综合站点, 规划多条物流配送路线,形成“县到乡(镇)、乡(镇)到村”的三级物流配送邮路,下沉网络和服务,开展工业品、农资产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物流快递共同配送,降低物流成本,强化对乡村商贸网点的辐射能力。
(三)增强农产品上行动能
任务目标:提高新乡县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能力。在产地就近建设改造具有产后商品化处理和跨区域配送功能的产地集配中心、冷库、产地仓等设施,配备产后清洗、加工、预冷、烘干、质检、分级、包装、冷藏等设备,补齐农产品供应链“最初一公里”短板,提高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和错峰销售能力。
工作内容:根据县域农特产业规模及特点,以农特产业企业、生产基地、商贸流通企业、供应链企业等为载体,支持建设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并进行全方位提升服务,按需配备分拣、仓储、初加工、配送(如分拣设备、 预冷设备、初加工设备、打包机、传送带、冷库、常温货车、冷藏车等)等商品化处理设施,进行上门安装调试,监管资产管理与使用台账,安排专人每月进行巡查,确保配备的资产不闲置、不损坏。补齐农产品供应链“最初一公里”短板,提高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和错峰销售能力。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流通企业、电商企业、快递物流企业等加强产地移动型、共享型商品化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商品化处理设施设备使用效率。利用县级商贸物流集配中心、乡镇商贸服务中心、村级商贸服务站等形成紧密相扣的供求链条,开展社区团购、社群团购、线上订单等业务,促进本地农特产品本地消化,降低农特产品损耗,提高农特产品溢价值。同时与国内各大农批市场、电商平台、生鲜超市开展对接,提供农产品大宗采购、产地直发等服务, 促进“农产品内销”和“农产品进城(上行)”同步发挥成效。
(四)提高生活服务供给质量
任务目标:提升翟坡镇、古固寨镇、朗公庙镇、大召营镇四个乡镇的商贸服务质量,引导农村邮政、供销、电商、商贸流通企业从传统批发、零售向综合性服务转变,整合购物、订餐、家政、职介、租赁、同城配送等服务,提高社区、村镇生活服务的便捷性和服务质量。引导商贸流通、电子商务、生活服务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加工制造等特色产业跨界融合,增强服务业推动生产、促进流通、扩大消费的功能。
工作内容:引导商贸流通企业从传统批发、零售向综合性服务转变,提高社区、村镇生活服务的便捷性和服务质量。为乡镇商贸中心配备便民设施设备,如亲子娱乐设施、图文打印、充电桩、图书室、公平秤等。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全面推进县域商业建设试点县建设任务和各项工作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商务局。对方案中确定的各项重点任务和发展目标,制定分年度推进计划和工作安排,明确责任主体、时间表和路线图,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加大资金支持。积极争取省县域商业建设政策奖补资金,统筹利用省级财政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明确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支持符合条件的县域商业建设项目和企业发展。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将县域商业设施、农产品产地流通设施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投入保障范围,加大支持力度。
(三)加强规范管理。加大多部门联合执法力度,加强乡村商贸流通市场安全监管和综合治理,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切实营造安全、守法、高效的营商环境和消费环境。建立完善专项资金与项目管理制度,保障项目资金规范管理和落实。按照相关规定,切实做好信息公开和统计报送工作,强化部门间信息共享。按照国家《县域商业建设指南》要求,强化分级分类管理,合理布局城乡商业资源,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
(四)强化考核督导。把县域商业建设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乡村振兴考核体系,健全绩效考核机制。严格落实县域商业建设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的属地责任,强化项目遴选、企业招标、项目验收等过程监管和督导。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要紧抓重点对象、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加强日常监管和指导。